与其他文旅形式相比,我国乡村文旅起步较晚,但总体发展势头迅猛。现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生力军。在解决旅游资源矛盾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文化旅游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具有相关性高、辐射力强、覆盖面广等优势,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所蕴含的文化,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审美需求。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研究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发模式,以促进未来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与其他文旅产品类型一样,乡村文旅资源具有文旅双重特征,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具体而言,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天然的、原始的。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较小,农村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具有自然特色。这种自然、原创、自然,是城市居民不断被吸引的核心。
二是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民俗文化和民族性。乡村文化旅游的兴起,根植于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突出的民族色彩。只有将当地民族风情、乡村民俗和地方文化有机融合,才能凸显乡村文化旅游的高尚艺术格调和文化品位。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上两个基本特征,相应地出现了两种开发模式,即民俗文化开发模式、农业旅游体验开发模式。
乡村文化旅游的民俗文化发展模式,是以乡村独特的民俗文化为基础,开发相关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最终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要全面挖掘特色民俗文化,结合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区。
乡村文化旅游的农业观光体验开发模式以农业观光体验为主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强调游客的参与。目的是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加深他们对当地乡村文化的印象,进而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例如,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采摘、加工,可以形成完整的农业旅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