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国家要帮你养娃了!17部门联合发文,多项举措惠及教育和就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责编:顾先森 2022-08-18 02:31:07  来源:顾学网   浏览次数:2918

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但社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求职、生育等事关自身发展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老一辈人主张“养儿防老”,希望自己能够儿孙满堂,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身心压力巨大,很多人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尤其是“教育内卷”不断加剧,培养一个孩子已经是身心疲惫了,自然是不愿意多生孩子。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国家为了促进生育,先后开放了二胎、三胎政策,虽然也有很多家长选择要二孩,但是年轻人有很多的顾虑,因此效果没有预期那样好。

其实生一个孩子并不只是要养活,还要去教育,所以涉及到的不只是生育这一块,还有教育、就业、住房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此国家再次重拳出手,17部门联合发文,多项举措惠及人们关心的方方面面,这么多福利很难不让人动心。

国家要帮你养娃了!17部门联合发文,多项举措惠及教育和就业

本以为开放了二胎、三胎政策后,年轻人就会选择多生子女,缓解生育率低的社会难题,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选择生二胎、三胎的大多是中年夫妻,80、90后却不为所动。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压力巨大,从生到养面对的压力太多,很多养育一个孩子都很累够呛,自然不愿意多一份甚至是两份负担。

对此国家为了鼓励生三胎,17部门联合发文,举措中涉及到了税收、保险、教育、住房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福利,为的就是一步步完善福利制度,解决年轻人担忧的问题。

其中关于教育、住房以及就业方面的惠民政策是人们最关心的,在此次部门联合发文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笔者就捡主要的内容和大家聊一聊。

第一点,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鼓励有资质的服务机构以及行业专业人员,通过家长课堂、入户指导等方式,给家长进行专业指导,提升家庭对孩子的照顾能力。

第二点,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的幼儿,并给予相关托育机构优惠政策,降低其运营成本,让更多好资质的幼儿园有发展的空间,同时能解决家长工作、照顾孩子无法兼顾的难题。当然这一点需要监管到位,以防让资质、管理不过关的机构浑水摸鱼,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第三点,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由此就要求各用人单位保障员工的生育休假权益,帮助其权衡工作和家庭,促进公平就业,尽可能保障宝妈们得到更公平的职场待遇。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未就业的女生可以选择通过城乡医疗医保享受生育医疗的待遇,也就是说有没有工作都可以享受生育保障机制。

第四点,主张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进行倾斜,对符合条件的且子女未成年的,可以根据其未成年子女的数量,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照顾,同时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尽量降低养育子女的成本。

第五点,完善教育制度,均衡教育发展水平,落实“两免一补”的政策,降低学生上学成本,同时对学生进行减负,严格管控教辅机构,对于那些乱收费、高额辅导费用进行整治,加强义务阶段课外培训机构的审查与监管,在经济上缓解家长的压力。

第六点,鼓励灵活工作方式,帮助职工解决现实难题,用人单位可以适当进行工作时间的调整,通过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解决家长的接送难题,帮助家长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

特别强调的是要完善妇女就业机制,对于工作中的“性别歧视”、不公平待遇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同时保障宝妈们生育后能再就业,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保障宝妈们的合法权益。

生儿容易养儿难,福利制度落到实处,才能让家长慢慢转变思维

之所以那么多年轻人不愿意多生孩子,就是因为“生儿容易养儿难”,先不说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光是教育的投入就占了家庭的大半,有时候学校布置的作业反成了家长的负担。

对于那些素质类作业,就采取自愿的原则,有能力就做没能力也不强制,这样既能减轻家长的压力,也能让有能力的孩子脱颖而出。同时老师承担好自己的职责,不要让批改作业落到家长的头上以免给家长增加额外的负担。

其实还有很多事关教育的制度都在慢慢转变,只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也要多一些耐心,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内卷”存在但家长也不要相互攀比,立足于自家孩子的情况,尤其是辅导班的选择不能“广撒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将课外补习发挥到实处。

孩子的教育不在于花多少钱,而是在于家长的用心以及教育方法得当,所以家长多从这两方面去思量,再加上各种福利政策的帮助,自然就能找到更好的养育方式。

今日话题:有了这些福利政策,你会选择多生孩子吗?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赏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由用户注册后自行发布,本站对所有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对于文章出处有疑虑,请联络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核实并做删除处理。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3066548754@qq.com
赣ICP备2023007960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