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百科 / 正文

上海历史街区改造开发的发展路径及特征(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责编:佚名 2021-11-30 22:51:20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285

当我们感觉每一个现代城市都看起来都一样的时候,承载着城市特色的老街正在悄然消失。年轻人慢慢搬走,原本的活力逐渐消退,房屋结构变得不适宜居住,最终被时代的潮流慢慢淘汰。

历史街区是一座城市的脉络,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如何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径,让老街延续“乡愁”,是政府和开发商多年来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各地政府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的历史街区改造发展模式日趋成熟。一些成功的老街区,已经变成了城市的旅游名片,成为居民和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标。

通过对我国历史街区改造典型案例的研究,梳理了三大历史街区改造发展的发展路径和特点,探讨了不同改造模式的优缺点。

上海田子坊

发展背景:上海正在从工业城市向消费城市转型,发展文创产业园成为工业用地转型的主要战略。区政府也希望盘活闲置工厂资源以提升区域经济

简介:1950年代由胡同工厂和住宅区组成,现已成为具有老上海风情的特色休闲商圈

位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心

投资主体:租户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改善基础设施

金山金山卫区龙山路涌金商业广场海汇街97号_上海的商业街_街旁绿地商业

面积:7.20,000 平方米

商业规模: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

发展顺序:210巷(1998)->248巷、274巷(2004)

访客量:每天20,000人

所有权情况:居民分散持有

租金收入分配:按管委会比例:居民=2:8

业务结构:目前拥有各类特色商户400余家

田子坊的发展历程与战略

工业厂房改造,艺术家聚集(1998-2003) 1988年,陈逸飞、尔东强、王家军等艺术家入驻弄坊。2002年,创意产业云集,共有艺术商店、艺术工作室和展览83家。办公室落户;文创工厂规模效应溢出(2004-2007) 2004年,住宅开始出租上海的商业街,文创企业开始向居民区蔓延。2005年,政府出台住宅改革政策,授予田子坊为创意产业集群。区; 扩建部分已经扩大并成为城市地标(2008 年至今)。2008年,田子坊被定位为海派文化展示场和世博主题演绎场。其范围进一步扩大,

金山金山卫区龙山路涌金商业广场海汇街97号_街旁绿地商业_上海的商业街

沿街的商店

文创振兴:街道办与文化客商合作成立“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将空置厂房的使用权转租,后者以市场化的方式吸引艺术家入驻,激发了“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的活力。区域,并为后续改造效果树立典范;适时借力突破制度边界:将公房交给合作企业改造租赁,规避政治风险,拉开“住改”大幕。政府计划实施该区的拆迁后,居民、艺术家、市民共同向政府提出抗议,政府出台非住宅改革政策;

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造模式,居民和众多产业个体共同参与,根据市场导向自发调整和使用功能,逐步成功扩大,进而实现再生。整个改造不涉及土地开发和住宅拆迁,也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依靠市场力量更新街区,改善居民生活上海的商业街,可谓是历史街区改造的典范。但是,市场化运作也造成了过度商业化,导致原有社区结构瓦解,社区文化衰落。去中心化的产权不仅难以统一管理区块风格和业态,也使得公共空间商业用途受到严重挤压,商业与居住矛盾频发。未来,空间产权的规划和处理将是田子坊地块保护和再利用的关键。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

开发背景:1990年代,开发区满足上海中心区商业开发的要求。新天地是太平桥片区改造的一期工程,重点为后期开发住宅和写字楼项目获取溢价。

简介:以上海独具特色的石库门老建筑为依托,一条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步行街,主要分为北里和南里两部分

地点:位于上海市黄浦区

街旁绿地商业_上海的商业街_金山金山卫区龙山路涌金商业广场海汇街97号

面积:3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

新建筑面积:5.70000平方米

投资方:瑞安集团,投资14亿元,其中拆迁安置费用6.7亿元

发展顺序:北丽商业(2001)->南丽商业(2002)->新天地时尚(2010)

旅游量:每天2万人次,周末和节假日3万人次

业务结构:目前有250家不同特色的商户

上海新天地的发展历程与战略

旧区改造的综合性商业综合体:保留了北里大部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成本是新建成本的两倍,内部空间根据商业功能进行更新,世界知名的高端餐饮、家居、文化艺术等多品牌品牌 上海特色旅游景点:以其优越便捷的交通位置、独特现代的石库门建筑和多元化的服务业态,吸引着游客到上海旅游,成为上海的热门景点之一。上海旅游景点;国际交流和聚集场所:各大企业宣传新品、召开新闻发布会、招待宾客、娱乐表演的首选。

金山金山卫区龙山路涌金商业广场海汇街97号_街旁绿地商业_上海的商业街

上海新天地

以现代商业振兴传统建筑:在保留石库门建筑风貌的同时,根据商业需要,对内部空间进行全面改造,将居住空间改造为商业空间,将老上海本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进行嫁接。拥有独特的竞争力;借机宣传:利用2001年建党80周年和上海APEC会议两大契机,邀请政要来访、宴请,大大提高了新天地的知名度和知名度。逐渐成为上海城市旅游的新名片。

上海新天地本质上是一种房地产开发模式。居民在开发前已全部搬出,不会参与后续的改造过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运营由开发商主导。从开发效益来看,上海新天地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然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除了保留传统建筑的外立面外,还对传统建筑及其附属居民的内部空间进行了更新和搬迁,使得街区承载的上海本土文化变得更加薄弱和劣势。在保护街区文化方面。毗邻田子坊。

北京杨梅竹鞋街

北京杨梅竹鞋街

发展背景:2009年北京市政府探索旧城更新新模式,以杨梅竹斜街为文物保护试点

简介: 昔日北京最重要的出版商业街,如今已成为彰显京味特色的文化街。

位置:位于北京市宣武区东北部,大栅栏街道辖区东南部

地块大小:斜街长490米,宽5.5米。杨梅竹斜街区域占地面积8.80000平方米。

街旁绿地商业_金山金山卫区龙山路涌金商业广场海汇街97号_上海的商业街

建筑面积:7.60000平方米(协街区域整体)

投资方: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公司(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谢街片区总投资52亿元,一期疏散居民安置费用超过13亿元元

产权状况:开发企业和居民分散控股

业务结构:目前共有各类专卖店60家

杨梅竹斜街改造过程

街区空间更新:杨梅竹斜街从街道景观设计、单体建筑更新和基础设施更新三个层面进行改造。代表性措施:实施大栅栏12项公益设计计划,引进优秀创意设计更新街区;街区产业更新:保留大部分原有店铺,与街区文化特色相匹配的植物店铺,提升文化氛围,避免过度商业化。代表性措施:引进老北京土尔耶等传统工艺店、“内盒大院”等植物实验点;社区建设:引入大型策展活动,动员邻里居民共同参与,建立新的活动和社会关系。

文物保护:对街区内的建筑按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类评价,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严格的修复保护。此外,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店面形态,使原有街区的历史文化氛围不因翻新而丢失;:通过自愿空置获得点状改造空间,避免大拆大建,降低开发成本。同时选择合适的格式植入点状空间;策展激活:介绍北京国际设计周带来设计师的策展活动,将策划者的创意设计植入街区,结合更新的点状空间,连接成网络,

杨梅竹斜街发展战略示意图

杨梅竹斜街是政府主导的历史街区重建。这是旧城自上而下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改造。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历史文脉和保护价值的商业空间。与田子坊和新天地相比,杨梅竹斜街是一种更加兼收并蓄的开发模式,可以更好地平衡商业开发和场地保护。但同时,为保护街区文化氛围而对居民企业进行筛选和控制,也减少了项目的收入来源。2014年,杨梅竹协捷的投资收益仅为460万元,不足以支付银行利息。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仍然不足。在将来,

结束语

从区块开发的三种代表性模式来看,它们在区块盘活、场地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各有优劣。但从街区开发方式来看,商业植入、建筑改造、文创成为街区振兴的普遍举措。未来,在街区改造中明确相关产权归属,平衡街区传统建筑保护与商业发展的关系,是历史街区振兴的重要考虑。

打赏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由用户注册后自行发布,本站对所有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对于文章出处有疑虑,请联络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核实并做删除处理。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3066548754@qq.com
赣ICP备2023007960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